在实施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时,以确保模型的构建既精确又有效,具体包括:
预实验与个性化进线深度设定:鉴于动物体重直接影响栓线的适宜深度,东极实验室强烈建议实验前应确保所有动物体重相近,并通过预实验来精确调整栓线的进线深度。这样不仅能提高模型的成功率,还能减少因个体差异带来的变异性。
栓线材质选择的重要性:选用硬度适中的栓线至关重要,过硬的线材可能导致意外穿破蛛网膜下腔血管,引发颅内出血,甚至改变血管自然结构,不利于后续的再灌注操作。因此,选择适宜软硬程度的栓线是成功建立模型的关键步骤之一。
大鼠品种的科学选择:不同品种的大鼠(如Wistar、F344和SD)在脑血管解剖和对缺血的反应上存在显著差异,这直接关系到实验结果的可变性。Wistar大鼠的脑梗死面积相对较小,而F344大鼠则较大,SD大鼠介于两者之间。东极实验室建议,实验设计初期就应基于研究目的明确选择最适合的大鼠品系。
血糖水平的严格控制: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对减少脑损伤至关重要。过高或过低的血糖均能加剧脑损伤、扩大梗死面积及脑水肿,增加出血风险。因此,实施实验前12-24小时对动物进行禁食,并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是预防由血糖波动引起实验偏差的有效措施。
动态监测颅内血流:为准确验证MCA的阻塞情况,实时监测颅内血流是非常必要的。东极实验室指出,当血流灌注量减少超过70%,即可确认线栓成功阻塞了大脑中动脉。这一监测步骤对于即时评估模型建立的准确性和及时干预异常情况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东极实验室提出的这些注意事项为MCAO模型的构建提供了全面而细致的指导,有助于科研人员更好地控制实验变量,提高研究的可靠性和准确性。